本周(1月17日-22日),美国通胀形势依然严重,市场开始传出不少声音认为美股泡沫即将见顶,美国或许很快面临新的一轮金融危机。桥水认为,随着美联储转向缩减购债规模,流动性洪流的放缓已开始反映在价格中,市场泡沫最严重的部分出现了裂缝。桥水表示,到目前为止,市场修正幅度很小,股票市场最具泡沫的10%领域的定价仍然非常激进。如果是流动性的撤回导致了泡沫的破裂,那么将会有更广泛的影响。GMO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策略师格兰瑟姆(Jeremy Grantham)则警告称,美股已经形成“超级泡沫”,泡沫即将破灭,市场正在走向毁灭性的崩溃,投资者或将面临美国史上最大的财富缩水危机。并且不仅股市,债市、房地产、原材料等价格都出现泡沫。
投资策略方面,汇丰预计亚洲经济增长前景相对乐观。今年伊始,美国股市大多出现下跌,由于科技股和成长型股遭到抛售,美国股市的表现不及全球大部分地区,但汇丰不建议抛售美国公司。贝莱德则表示,尽管近期走势动荡,但相信美国股市仍能在2022年上涨10%、甚至更多,得益于通胀降温和企业盈利续增。
宏观经济
霍华德·马克斯:通胀已经过度 必须加息
橡树资本的联合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HowardMarks)周三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美国通胀率达到四十年来最高水平,通胀已经过度,而部分要归咎于应对疫情经济影响的刺激性货币政策。
施罗德最近发表研报称,在对经济前景较谨慎的预期下,该机构预计美联储今年可能只会加息两次、而不是三次。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投资组合经理人GeraldineSundstrom周四(1月20日)表示,自2022年初以来,美国国债收益率已经飙升逾30个基点,加之前景改善,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前景的消化程度正接近一个公允区间,美债现在开始显现吸引力。
瑞银资产管理近日发布研报称,随着能源转型持续进行,摆脱传统化石燃料能源的挑战也愈发明显,向低碳未来转型的过程显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将充满不确定性和意想不到的结果。该机构预测,资金流、投资周期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错配将带来源源不断的阿尔法机会,产生涵盖各个行业、主题和地区的结构性赢家和输家。
高盛:中国绝大部分民营开发商将挺过难关 亚洲央行2/3年内将加息
高盛近日发布《2022年亚太经济和市场十大问答》报告称,未来几个季度,南亚和东南亚“较晚重新开放”型经济体的增速将最快;预计今年亚太地区将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央行加息。高盛还预计,中国宽松政策将集中在信贷和财政措施方面,发挥纾困作用,但不会完全消化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绝大部分民营开发商将挺过难关、房地产行业仅对总体GDP增速造成小幅拖累。此外,人民币或将进一步小幅升值,预计2022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升至6.2,并判断2021年人民币呈现出的升值走势将不会出现逆转。
野村证券:随着新冠疫情转向地方性流行病 服务需求将会激增
野村控股表示,omicron变种表明,全球性新冠疫情可能正在转向一种更易于控制的地方性流行病,这将导致主要经济体增长更快,对服务的需求激增。
华尔街资深预言家希夫:泡沫经济即将破裂 爆发的金融危机将比08年还猛
华尔街资深预言家、黄金支持者彼得·希夫(PeterSchiff)近日再次警告,美国当前的通胀形势是所见过最严重的。令人遗憾的是,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未来的情况将变得更糟,人们可能将面临“比2008年更严重的金融危机”。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近日发表研报称,随着美联储转向缩减购债规模,流动性洪流的放缓已开始反映在价格中,市场泡沫最严重的部分出现了裂缝。而近期市场的有趣表现提出了一个问题:美联储适度收紧政策是否会开始抑制这些泡沫?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施罗德:美联储料在3月加息10月缩表 明年中时利率或达1.5%
施罗德最近发表研报称,随着新冠病毒变种扩大干扰,央行加紧控制通胀,滞胀风险正在上升。这推动美联储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应对此次疫情。
华尔街对美联储可能不得不加快收紧货币政策来应对高通胀的担忧愈演愈烈,在有“小巴菲特”之称的阿克曼警告联储3月份恐需加息50个基点才能有效震慑市场后,美国银行的首席投资策略师哈奈特(MichaelHartnett)更直呼,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1月议息会议就应开始加息50个基点,否则反应越慢,通胀和衰退风险就越大,美元贬值给2022年造成创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古根海姆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研报探讨了欧元。研报指出,过去20年欧元经历了两次“千载难逢”的危机,欧盟现在已能够更好地应对下一次危机。运转良好的欧元反映了一定程度的团结,使欧盟能够可信地在全球谈判桌上占据一席之地,从而有助于制定应对全球问题的政策。这无疑是一个成功。
施罗德最近发表研报称,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又一个季度放缓,但今年晚些时候经济活动可能会有所改善,这对市场来说可能是有利信号。
安盛首席经济学家1月17日研报指出,美联储3月加息已经成为核心情景,对美债形成压力。在此背景下,有市场人士开始猜测中国或为循环其巨额的经常账户盈余而恢复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从而对美债收益率形成支撑阻止其反弹。但在安盛看来,这“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不太可能成立,收益率在未来几个月将迎来波动,继续走高。
安盛最近发表研报称,通货膨胀和最近的新冠疫情浪潮可能已接近峰值。然而,这两者仍将是投资者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病毒如何继续扰乱供应和分销,进而扰乱价格。如果两股浪潮都消退,投资者信心应该会提高,但2022年似乎是一个挑战。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创始人瑞·达里奥1月17日警告,不要过快放弃化石燃料,仓促进入转型阶段是危险的,在通胀飙升之际,停止向该行业供应资金将会产生动荡效应。这使其成为最新一位呼吁关注绿色经济转型的人士,并且建议向绿色经济“明智”转型。
普信最近发表研报称,随着财报季的开始,美股大盘股指数在年初连续第二周下跌,而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是第三周下跌。通胀信号和对利率上升的担忧似乎在本周的情绪中显得尤为突出。
施罗德:英国产出水平已超疫情前峰值 预计夏季存在短期衰退的重大风险
施罗德近日发布研报总结道英国月度实际GDP增长从10月份向上修正的0.2%上升到11月份强劲的0.9%,超过了0.4%的普遍预期。最新发布的数据也很重要,因为它表明英国产出水平现在已经超过了疫情前的峰值。在连续三个月的基础上,增长从0.8%加速到1.1%,这对今年最后一个季度来说是个好兆头。与去年同期相比,这相当于增长8%。施罗德预计英国夏季存在短期衰退的重大风险。
东方汇理最近发表研报称,根据2022年展望,假设新冠病毒演变成地方性流行病,可以得到控制,但财政杠杆仍然很重要,并与货币政策挂钩,在此情况下经济增长将在2023年恢复潜力。
摩根士丹利量化研究主管维什瓦纳特•蒂鲁帕图(VishwanathTirupatur)近日发布研报称,不要低估流动性撤出的影响。美联储建立的庞大资产负债表是决定整个市场流动性的关键因素。随着资产负债表缩减启动,流动性的撤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东方汇理最近发表研报称,通胀回归显然是2021年和大流行后经济复苏的首要主题之一。除了在突然好转期间与供应链瓶颈(半导体、能源、铜等)相关的临时影响外,还有通胀环境可能发生变化的问题。世界各地货币和税收政策的协调表明,为抵御过去十年的通货紧缩风险,并以此鼓励更高的通胀,这是一场潜在的“最后一战”。
高盛认为,投资者近期对于美联储加息前景反应过度,从历史上看,在美联储加息周期初始阶段,美股标普500指数通常保持相对弹性,股市走软只是暂时的。
投资策略
摩根大通2022年展望:市场波动性应高于去年 房地产行业应受益于高通胀
摩根大通近日发布2022年宏观展望年报指出,首先,2022年的市场波动性应高于2021年。2022年房地产应受益于高于趋势水平的通胀,质量将是关键。
汇丰近日发布研报指出,2022年几乎所有地区的利率都将上升,预计亚洲经济增长前景相对乐观。今年伊始,美国股市大多出现下跌,由于科技股和成长型股遭到抛售,美国股市的表现不及全球大部分地区,但汇丰不建议抛售美国公司。
普信最近发表研报称,近期通胀飙升有多种原因:央行支持经济的货币政策、与新冠病毒相关的供应链中断、与俄罗斯天然气管道上的紧张局势以及随之而来的能源价格上涨。这些趋势增加了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压力,这给债券投资者带来了麻烦。
摩根大通美国投资策略主管1月14日发布研报指出,美联储的行动速度快于预期,使投资者面临更大的阻力。研报指出,预计商品通胀很可能会在2022年降温,且与美联储的加息计划没有太大关系。而美联储的积极干预反倒可能会限制甚至破坏经济,目前而言,摩根大通认为有足够的方式让通胀回落到可容忍的水平。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应当选择股票而不是债券。
“大宗商品牛市旗手”高盛不改初心 坚定维持十年看涨观点
上周末,高盛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Currie讨论了一些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关键主题,并再一次重申了过去一年一直看涨大宗商品市场的观点。据悉,不久前,该行表示,“极度看涨”大宗商品,并认为可能出现长达10年的超级周期。
1月17日(周一)美国资产管理巨头景顺(Invesco)列出了2022年“意外但可能”的现象,其中包括比特币今年可能跌破30000美元。
纽约人寿最近发表研报称,过去两年的事件无疑正在改变未来的生活:包括生活地点,工作、学习和交流方式,以及如何谨慎投资市政债券。在许多方面,预先存在的趋势正在加速。今年的几项见解重点关注市政债券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为投资者们提供了拥抱和利用即将发生的变化的机会。
Pwc:气候技术领域投资额同比增长210% 但投资板块却不一定正确
普华永道(PwC)早前发布的《2021年气候技术状况》(Stateofclimatetech2021)报告中指出,与去年同期投资于气候技术的248亿美元相比,这一数字增长了210%。现在每一美元风险投资中有14美分流向了气候技术。但那些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公司未必会支持正确的气候科技公司。对减排潜力贡献最大的太阳能、风能、食物浪费技术、绿色制氢技术和替代食品等领域只获得了25%的气候技术投资。大部分的投资都流向了交通运输公司。
施罗德最近发表研报称,通过对过去一年发生的重大经济和市场变化对投资影响的分析,该机构探究推动长期回报预测上调的背后因素。
骏利亨德森最近发表研报称,市场已经开始消化通胀上升、经济增长强劲和量化宽松退出的预期。最近看到,在大流行期间表现亮眼的板块出现疲软,例如科技股。在利率上升的背景下,英国股市可以为寻求价值机会并从中受益的投资者提供肥沃的猎场。
摩根大通最近发表研报称,通过对经济和股市的探究分析,该机构得出了三个关键领域,以帮助投资者获得潜在收益。
美国银行周三(1月19日)发布研报称,随着新电动汽车车型“蜂拥”上市,到2024年特斯拉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可能将从当前的69%骤降至19%;与此同时,传统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和福特则将成为市场份额增长最大的车企。
摩根大通最近发表研报称,随着许多公司大规模投资机器人,自动化时代离人们越来越近。这也许是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在近日发布的2022年首份备忘录中,全球资管巨头橡树资本联合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HowardMarks)谈论了对“低买高卖”的看法,指出不要只因为涨或跌就卖,“认为已实现收益比未实现收益更确定,这种想法通常是错误的”,“就像那些害怕失去收益的人一样,许多投资者担心损失也会像复利一样翻倍”,卖出的理由应该基于投资前景,必须通过扎实严谨的财务分析和纪律来判断,而不是基于投资者的心理。
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的债券投资主管周四(1月20日)表示,尽管近期走势动荡,但他相信美国股市仍能在2022年上涨10%、甚至更多,得益于通胀降温和企业盈利续增。
被誉为“传奇灾难预言家”的GMO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策略师格兰瑟姆(JeremyGrantham)1月20日发布报告再次警告称,美股已经形成“超级泡沫”,泡沫即将破灭,市场正在走向毁灭性的崩溃,投资者或将面临美国史上最大的财富缩水危机。除此之外,格兰瑟姆指出不仅股市,债市、房地产、原材料等价格都出现泡沫,而罪魁祸首正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格兰瑟姆警告称,传统的60/40股债投资组合策略已经完全失效,投资者应该卖出美股,增持估值更低的日股和新兴市场股票,持有部分黄金和白银以做好通胀避险准备。
瑞信全球首席投资官(CIO)办公室1月20日发文称,在投资委员会刚刚结束的会议上,该机构确认股票投资组合的中性战术配置,承认股票受益于有利的流动性和融资条件,并继续提供优于优质债券的收益率优势。(编辑:L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