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资产管理近日发布研报称,随着能源转型持续进行,摆脱传统化石燃料能源的挑战也愈发明显,向低碳未来转型的过程显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将充满不确定性和意想不到的结果。该机构预测,资金流、投资周期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错配将带来源源不断的阿尔法机会,产生涵盖各个行业、主题和地区的结构性赢家和输家。
未来挑战
要实现《巴黎气候协定》定下的目标,未来几十年能源结构转型(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所需的资本支出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个艰巨的挑战需要万亿美元级的投资,还需要在传统和新型供应链上进行巨额投资,以跟上可再生能源的增长。
瑞银资管认为,可再生能源供应链将带来一系列可观的投资机会。在影响能源转型方向和节奏方面,全球资本市场将发挥重要作用。转型过程已经开始,转型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和促进者获得了更高的估值以及成本更低的资本。
他们并称,而处于结构性劣势的行业,将面临着投资者基数不断减少、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更加有限的局面。政策取向通常会影响资本流动,而资本流动作为一种自我强化的机制可以加快转型速度。
能够提供新技术促进能源转型,以及践行良好业务模式的企业有望获得市场奖励,而无法转型或进入资本市场受限的企业则将受到市场惩罚。相反,曾经低迷的一些行业现已有了强大的增长动力,历史上一些周期性行业也有可能迎来数十年的长期增长趋势。
公用事业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公用事业行业占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的40%以上,同时还是其他行业通过电气化实现脱碳的关键。瑞银资管认为,为实现既定的脱碳目标,政策制定者有继续支持公用事业行业的动力。
“新能源发电的成本加速下降,为大规模商业化脱碳奠定了基础,脱碳速度超过了许多人的预期。尽管能效持续提升,但我们预计电力需求仍将大幅增长,因为许多经济领域将放弃传统能源,转而采用电力。”
发电行业的脱碳是能源转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公用事业进入长期增长阶段,当它们的发电资产从使用化石燃料转而使用可再生能源时,传统估值指标可以说不再适用,理应从“成长”角度对公用事业进行估值。
随着政策制定者继续提供支持,并且可再生能源发电资产的寿命越来越明确,市场估值很可能进一步反映相关预期,并且投资者有望提前实现这种估值。许多应对失措的公司及行业可能面临越来越大的盈利压力,估值也可能下降。
由于企业为对标脱碳目标而进行重新定位,超额投入的资本可能会压低回报率,并产生一些迷你周期。瑞银资管认为,业务模式或市场有宽阔“护城河”的企业将能蓬勃发展,而仅依靠低成本资本进行竞争的企业将举步维艰。
“我们认为,能源转型主题背后的强大动力将会带来投资机会。气候友好型政策以及技术的快速进步将继续推动全球主要经济体进行脱碳。我们仍然相信,能源转型将从多空两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投资机会,一些重要的结构性主题机会有望持续10年甚至更长时间。”
(完)